美高梅(MGM)官方网站-Green App Platform

欢迎进入美高梅官网正网人力资源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关于美高梅(MGM)官方网站-Green App Platform
广东省上市的人力资源公司(股票代码:美高梅(MGM)官方网站-Green App Platform )
美高梅官网正网“潍柴奇迹”如何造就?——从新发展理念看潍柴动力上市20年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6-03 01:36
  |  
阅读量:

  5月28日讯(记者王明玉)20年前的那个春天,伴随着香港联交所一声清脆的铜锣声,潍柴动力000338)正式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员新兵。20年后的今天,潍柴动力乘风破浪、厚积薄发,已成长为中国领先、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装备跨国公司。

  20年风风雨雨、曲曲折折,20年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及全体潍柴人的共同努力下,潍柴动力战胜了一次次惊涛骇浪的全球风暴,跨越了一个个寒气逼人的行业周期,打赢了一场场破釜沉舟的攻坚硬仗,克服了一重重文化融合的艰难考验,擦亮了一张张闪耀全球的亮丽名片,创造了一个个业界震撼的“潍柴奇迹”。

  这20年,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从单一发动机,到全球首创黄金动力总成,再到布局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慧物流,潍柴动力先后完成了“五大战略”转型,构建起了全球独一无二的产业模式,创造了20年收入增长33倍、归母净利润增长16倍的发展奇迹。

  这20年,是一部勠力攻坚的奋斗史。从全球首创动力总成到四次突破全球柴油机本体热效率世界纪录,从传统动力总成引领全球到新能源全面布局,从价值链低端“内卷”到全球高端市场突围,潍柴动力始终将科技作为“头号工程”,创造了产业叠加出彩、品牌集聚闪耀、价值连续倍增的产业奇迹。

  这20年,更是一部不断进阶的发展史。从2004年香港上市到2007年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湘火炬登陆深交所,从精彩演绎“欧洲三部曲”到坚定推进“北美二重奏”,从并购英国希锂斯、加大拿巴拉德到整合德国欧德思、奥地利威迪斯、瑞士飞速,潍柴动力从潍坊走向全国,从全国走向全球,以百分百成功的资源整合能力,造就了中国动力600482)嫁接国际资源的并购奇迹。

  习指出:“发展理念是行动实践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纵观潍柴动力20年发展历程,其始终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引领企业发展,矢志创新、锐意改革、持续开放,坚持“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坚持“心无旁骛攻主业”,坚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大集团大协同发展,实现了持续性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全球行业瞩目的辉煌成就。

  可以说,潍柴动力的高质量发展,对中国企业发展和中国产业成长具有非凡的可借鉴意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潍柴动力,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视角,解读其20年发展的“奇迹”历程。

  创新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发展进步的灵魂和不竭动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就是寻找生机和出路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企业如果不懂得创新,不懂得开拓进取,它的生机必然停止,这个企业就要遭遇危机、濒临灭亡。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1998年,彼时的潍柴正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公司账面资金仅有6万元,债务高达3亿元;企业拖欠1.36万名员工最长6个月的工资;拖欠水电公司一年以上的水电费,不时断电、停水;与此同时,仓库里却堆放着如山的滞销柴油机。

  多年后,谭旭光谈到此次危机时表示,上世纪90年代末濒临破产,虽然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老国企的通病,但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产品与技术的枯竭造成的。

  在潍柴看来,要想起死回生,只有突破企业自身局限,革除不合时宜的旧体制、旧观念、旧办法,在现有条件下,创造更多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体制、新举措、新产品,力争走在时代潮流前面,去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

  自此之后,潍柴立下了攀登世界一流科技制高点的壮志,将科技创新摆在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正式拉开了研发大投入、人才大引进、生态大变革的序幕。

  “以我为主,决不简单地模仿别人。”潍柴作出的第一个重要创新,体现在其发动机技术路线年代,为打破中国汽车工业“缺重少轻”(缺重型汽车,少轻型汽车)的局面,国务院批准引进整套斯太尔重型汽车项目,潍柴成为斯太尔WD615柴油机的定点生产企业之一。彼时,只有生产图纸的潍柴并未真实理解该技术的内在工程原理和核心know how(技术秘诀)。

  针对这种情况,潍柴决定要重新建立一个全新平台的发动机,不再走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老路,要做中国人自己的发动机。

  知易行难。当时,全球发动机技术研发正处于机械式向电控式转型的关键时期,发动机研发存在着单体泵、泵喷嘴和高压共轨三条技术路线。

  潍柴动力高级总裁、副总工程师佟德辉讲述了当时三种技术路线的市场分布情况。

  “欧洲当时采用的是单体泵,美国采用的是泵喷嘴,高压共轨技术仅在欧洲的柴油轿车上使用,卡车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技术并不成熟,也没有进行市场化应用,属于实验室的一个技术。在中国,众多厂商普遍认可的也是单体泵技术。”

  面对三种技术路线,如何选择最佳路径成为摆在潍柴面前的一个关键选择。是按照中国普遍流行的单体泵技术展开研发,还是要采用新技术?这个问题横亘在谭旭光及全体潍柴工程师团队面前,让大家陷入沉思。

  众所周知,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一个企业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而且决定着产品研发的成败与效益。正确的技术路线能够提高产品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升产品竞争力,错误的技术路线可能导致研发失败、资源浪费、造成市场失利等严重后果。

  最终,谭旭光通过全球调研、咨询专家,以独到的眼光,做出了与中国其他企业完全相反的决定,选择了研发成本较高、技术尚不成熟,但前景更为广阔的高压共轨路线,踏上了自主创新之路。

  谭旭光的这个决定得到了市场的证明和认可。2005年,高压共轨技术成为发动机研发领域唯一的技术路线,当其他车企回头重新开始部署研发的时候,潍柴动力的产品已经抢先进入市场,真正走在了潮流之前,成为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一步。

  后来谭旭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这个问题,他庆幸地表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创新决策,它载入了潍柴发展历史进程。现在回头看,如果没有当时这个正确的决策,就没有今天的潍柴。

  高压共轨技术路线的确立犹如潍柴的“定海神针”,它自始至终都在影响着潍柴发动机产品的研发、生产,而明星产品——“蓝擎”WP10、WP12发动机的研发成功,则表明潍柴真正实现了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2005年4月,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的10升、12升大功率发动机——“蓝擎”动力在潍柴一次点火成功。多年辛苦,终于圆梦。善于把“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的潍柴人,正式带领我国内燃机步入自主创新的“中国动力时代”,终结了国外高价格同类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2005年3月,潍柴动力正式发布我国第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蓝擎发动机

  据了解,“蓝擎”的研发费高达2亿元,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与高昂的研发投入相比,“蓝擎”的问世,对潍柴意义更加重大。

  通过“蓝擎”发动机的研发,潍柴在科技创新领域实现了“四个一”壮举:即搭建起了一个研发平台,带出了一支能战斗的科研队伍,建立了一套先进的研发流程,形成了一套严格的研发规范。

  自此之后,潍柴正式步入内燃机领域的国际一流水平,而“蓝擎”和“四个一”也奏响了潍柴创新成果大爆发的序曲。此后,一项项新技术、一个个新产品陆续上市,促使潍柴带领中国制造迈过了世界先进发动机俱乐部的门槛,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2018年,以“蓝擎”发动机为核心部件打造的商用车动力总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蓝擎”动力这一科技成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同时,2019年4月1日,“蓝擎”动力第100万台发动机成功下线,向人们宣告了这款明星产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和市场对它的青睐。

  对柴油发动机行业来说,热效率是核心竞争力。经过上百年的努力,在符合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全球行业的柴油机热效率水平长期维持在46%。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想做出可商业化、本体热效率50%的柴油机,无疑是做梦。

  潍柴动力总裁助理、发动机研究院院长李志杰讲述了破解这一世界公认的行业难题所面临的困难,“柴油发动机本体热效率达到50%,在世界上都没有先例。它最难的地方在于没有一个全新的技术,需要把所有与发动机性能相关的子系统全部进行优化,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公司的重大决策,面对研发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秉持着“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信念的潍柴人还是开启了像“疯子”一样去创新的模式。

  因为“疯”,所以“义无反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为“疯”,五年时间,没有节假日,只有“白+黑”,潍柴发动机研究院千余名科研工作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研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2020年9月16日,潍柴动力在济南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达到50.23%的商业化柴油机。

  当世界权威内燃机检测机构德国T V、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同时将热效率突破50%的检测报告和认证证书颁发给潍柴时,这款树立了全球柴油机热效率新标杆的产品立即吸引了全球装备制造业的目光。

  时隔480天后的2022年1月8日,潍柴动力再次刷新纪录,柴油机本体热效率又一次获得突破,达到了惊人的51.09%。当人们在不可思议地感叹时,同年11月,潍柴第三次刷新纪录,发布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的商业化柴油机。2024年4月20日,潍柴又将这一纪录提升到53.09%,彻底引发了全球行业大震动。

  习指出,“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潍柴动力牢记嘱托,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公司发展的“头号工程”,始终把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最核心竞争力,公司上下处处释放着创新涌流、创造迸发的发展活力,处处呈现着勃勃生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处处展示着动能转换、蝶变转型的发展成效。

  当下的潍柴,正从整车客户实际使用工况出发,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助力客户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和经济效益的提升;当下的潍柴,正从协同全球创新资源出发,坚持“以我为主、链合创新”,构建起“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基础创新+工匠创新”四位一体科技创新体系;当下的潍柴,正从客户实际使用体验出发,建立整车整机和动力总成系统的大数据分析、仿真模拟、实验验证能力,构建产品开发体系、流程与规范;当下的潍柴,正从保障产品工程化质量出发,加力布局创新体系建设,以WOS形成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当下的潍柴,正聚焦智能化和新能源化的大变革,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电控技术、燃料电池等方面持续发力,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拥抱全球、深耕全球、引领全球。

  增长,是企业经营的永恒追求。只有持续地增长,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充沛的现金流,才能更好地实现盈利和回报股东,才能积累更多资源去抵御市场风险。

  然而,企业要想保持持续增长并非易事。特别是对潍柴动力这种已经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行业龙头——如何不断突破企业自身成长天花板,实现稳定的增长?

  上市20年,潍柴动力营业收入从2004年的6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40亿元,增长33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87万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8.6%;归母净利润从2004年的5.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0.1亿元,增长16倍,累计创造归母净利润93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3.4%。

  面对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我们不禁要问,潍柴动力取得如此骄人的持续增长成绩,答案是什么?

  2024年3月26日,在潍柴动力上市20年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上,谭旭光给出了答案。

  谭旭光表示,“产品经营+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是潍柴动力做强做大的产业腾飞逻辑;老老实实种好自己的“田”,是潍柴动力屹立不倒的长期战略逻辑;拥有别人拿不走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潍柴动力永争第一的全球竞争逻辑;大集团大协同,是潍柴动力价值倍增的链合共赢逻辑。

  “四大发展逻辑”带领潍柴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从中也可窥探出潍柴动力20年来持续稳定增长的最大动能——

  20年来,潍柴动力坚持从公司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特别是始终坚持产品经营与资本运营协调发展、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协调发展、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协调发展、自主创新与国际合作协调发展、集团业务资源与产业链研发协同发展,一次次打破企业成长天花板,从最初的单一发动机业务,到创造性构筑“黄金动力总成”,再到商用车、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智慧物流,让潍柴彻底摆脱了单一产业和单一区域市场的束缚。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习指出,“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20年来,潍柴动力正是因为注重运用辩证法,善于“十个指头弹钢琴”,始终处理好企业发展过程中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从而造就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多元化业务布局始自2004年潍柴动力上市后,著名战略咨询公司对潍柴的一次战略培训。当时,潍柴动力凭借着斯太尔发动机的优良性能,产品销售火爆。但咨询公司对潍柴的高管指出,“如果固守现有的柴油机产品,不进行产业链延伸,不出5年,潍柴就会重新陷入困境。”潍柴动力的高管们心头一震。

  咨询公司的话有理有据。因为随着全球卡车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卡车厂会自建发动机产能,独立发动机制造商的生存空间将会被严重压缩。

  关键时刻的一次战略咨询,打开了潍柴动力和所有高管的产业视野。随即,一次彻底改变潍柴发展进程的并购精彩上演。

  2005年,资本大鳄“德隆系”,其控制下的湘火炬开始对外出售。湘火炬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之一,旗下拥有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和株洲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株洲火花塞等优质资产。

  虽然当时潍柴的发动机产品销售良好,也已逐步拓展至工程机械等领域,但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业务结构过于单一的隐忧已逐步显现。

  “德隆一出事,我们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潍柴的机会来了。”这是谭旭光在后来回忆此次并购湘火炬时的原话。“志在必得,拿下湘火炬!”

  其实,潍柴对湘火炬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2004年4月29日,潍柴就已经悄悄地完成了对湘火炬的研究调查报告。当时潍柴的观点是:湘火炬现有资源非常好;湘火炬的市场和业务都比较健康;如果能将其整合好,将会从此改写中国重型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

  2005年8月11日,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潍柴动力以10.2338亿元的价格成功收购湘火炬28.12%股权,正式控股湘火炬。

  “并购湘火炬后,潍柴动力由单一的发动机制造商蝶变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在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车桥系统等基础零部件领域形成了中国规模最大、产品线最全、协同效应最佳的产业集群,具备了链合创新的优势和条件。”谭旭光在顺利完成并购后坦诚地作出了回应。

  诚如谭旭光所言,吸收合并湘火炬产生了1+1﹥2的协同发展局面。潍柴从此正式构建起“发动机+变速箱+车桥”的动力总成系统,形成了全球重卡市场唯一的一条“黄金动力总成产业链”。更重要的是,借助此次并购,潍柴动力旗下各相关产品成功的由单一市场竞争转向了联合市场竞争,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市场竞争优势,而且也为整个集团实现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创造了条件。

  自此之后,潍柴动力开始为商用车、工程机械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彻底打开了成长空间,逐步成长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并致力于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通用动力集团。

  如果说,并购湘火炬是潍柴运用协调发展理念,成功完成从动力系统单核支撑到整车整机龙头牵引的产业结构转型的话,那其后一系列的跨国并购则是潍柴动力不断补足短板,成功将市场由国内主导转变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跨越式发展。

  自2009年,潍柴动力先后战略重组法国博杜安、德国凯傲、林德液压、美国PSI等10余家高科技企业,在不断丰富自身产品结构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大获成功。

  潍柴的每一次并购重组,都带来了其产品和技术的升级及产业链的延伸,潍柴动力的产业结构、增长引擎、发展模式也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习指出,“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潍柴动力牢记嘱托,始终把协调发展作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制胜要诀”。在协调中促进各产业板块协同共进,在协调中促进国内国外市场同步拓展,在协调中促进集团产业链链合共赢,不仅打造了一支战略高度一致、资源高效协同、价值充分共享的“航母战斗群”,更构建起了空前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产业协同力、行业引领力,为其成为全球装备制造业的引领者提供了澎湃动能。

  4月20日,2024世界内燃机大会在天津举行。在全球瞩目之下,大会重磅发布了中国内燃机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由潍柴动力研发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09%的柴油机。

  该消息一经发布,旋即引发轰动。这是潍柴连续第四次突破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人们在感慨潍柴动力科技创新能力之强时,也对其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所表现出的责任担当发出了赞赏。

  国际检测机构T V南德意志集团北亚区首席执行官范华德在祝贺视频中表示,期待潍柴的这项技术能够为中国“双碳”目标及绿色发展加码赋能,也期望这项技术能为全球内燃机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根据目前中国柴油机保有量测算,与45%-46%热效率水平相比,53%热效率柴油机经济性将提升14%左右,每年可节约燃油3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00万吨。如果按照一辆重型卡车一年跑25万公里来测算,每年可以节省柴油1.2万升,按当前柴油市场价格每升7.7元估算,一年可以为车主节省9万多元。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表示,发动机的热效率代表了能源的转换效率,潍柴动力这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3.09%的发动机一旦实现商业化应用,将对我国商用车、工程机械、船舶、发电等领域节能减排和能源结构调整作出重要贡献。

  2024年4月20日,潍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3.09%柴油机,四次刷新全球纪录

  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广泛共识,交通运输领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重要战场,在这场攻坚战中,内燃机行业承担着重要角色。

  “内燃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渔业船舶和国防装备的主导动力,柴油机热效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可实际上,未来40年,内燃机包括柴油机是不可替代的,它是多元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谭旭光对当前动力装备市场有着清晰地认识。

  不过,面对当前绿色低碳发展的时代要求,谭旭光又对传统燃料动力技术转型升级提出了建议。他表示,“面对节能减排的社会责任和巨大压力,内燃机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加快升级,尤其是在热效率和低排放方面,要尽快实现超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由于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认知,谭旭光带领潍柴在提升内燃机热效率、减排降碳上持续发力。于是,才有了潍柴连续四次突破柴油机热效率世界纪录的壮举。

  2023年,由于油气价差带来的运营成本优势,国内天然气卡车销售火爆。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天然气中重卡累计销量达15.2万辆,同比增长307%,单月终端销量最高达2.5万辆。

  对普通大众而言,他们并不知晓天然气卡车火热销售背后的最大赢家是潍柴动力。

  据记者了解,潍柴动力在天然气重卡发动机领域具有极大的市场竞争优势,2023年市场占有率高达70%。其中,在山西、河北、内蒙古、新疆、宁夏等地区,特别是在煤炭等资源型运输市场上,潍柴动力天然气重卡发动机产品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进入2024年后,天然气发动机销售依旧火爆。今年一季度,潍柴动力销售天然气重卡发动机3.9万台,同比增长153.7%。截至目前,该公司来自一汽解放000800)、中国重汽000951)、陕西重汽等品牌车企的天然气发动机订单十分饱满。

  潍柴天然气发动机的热卖,离不开该款产品突出的性能,特别是其在环保和经济两方面所表现出的优势。

  记者进一步了解,潍柴动力早在20年前就开始着手布局天然气发动机的研发。近几年,潍柴动力成功攻克了商用车天然气发动机高效燃烧、低排放控制、高可靠性等技术瓶颈,并于2022年11月成功研发出了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首次突破54.16%的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成为该领域的引领者。

  这一创举同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现实价值。与普通天然气发动机相比,采用潍柴动力本体热效率54.16%的天然气发动机,燃料费用节省20%以上,碳排放水平降低25%,每年可为全行业减碳3000万吨。

  2024年5月23日,潍柴全新一代13L/15L/17L燃气动力新品发布会在上海举行,潍柴全场景NG4.0燃气动力重磅亮相

  传统内燃机领域核心技术和减排降碳的不断突破,并未遮挡住潍柴动力前瞻性布局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目光。

  “我们做传统能源,提高热效率,在短期内能解决节能减排问题,而从战略角度,新能源是企业实现百年发展的必然方向。”作为潍柴的掌舵者,谭旭光对行业发展总是有着长远的思考。

  自2018年以来,谭旭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新能源是全球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快布局、引领。”今年2月4日,在山东重工.潍柴动力第五次全球CEO大会上,谭旭光更是明确地指出,未来五年,新能源转型是没有退路的“生死战”,必须坚决打赢。

  同时,在会上,谭旭光对山东重工和潍柴动力提出了“三个确保”要求。谭旭光表示,山东重工和潍柴动力要确保新能源整车迈向世界一流,确保新能源动力全球技术领先,确保在能源革命中始终走在前列,务必要构建新能源时代坚不可摧的科技长城。

  事实上,自2008年,潍柴动力就已经开始前瞻布局新能源产业。截至目前,潍柴动力在坚持多种新能源路线并举策略的指引下,已经实现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三大动力总成产品的布局和产业化,先后与弗尔赛、德国博世、加拿大巴拉德、德国欧德思和瑞士飞速等公司进行战略合作,掌握了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资源,建立起了“单电池-电堆-系统-整车”的氢燃料商用车完整产业链。

  正是由于具备洞察全球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潍柴动力时刻保持技术变革的敏锐嗅觉,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重磅产品和技术,引领着行业发展。

  2022年2月5日,搭载潍柴氢燃料电池系统的中国重汽黄河牌雪蜡车正式服务冬奥会,实现了“中国首创、世界领先、完全国产”。

  2022年4月7日,经过批量化市场验证,潍柴动力液压动力系统在工程机械领域开始展现出优势。潍柴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组合,能有效提高10%的工作效率,同时,油耗能降低15%-21%、噪声降低2分贝以上。

  2022年6月15日,中国重汽、潍柴动力联合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搭载潍柴动力自主开发13L氢内燃机的重卡,已经商业化应用到港口、城市、电厂、钢厂、工业园区等特殊运输工作场景。

  2022年8月27日上午,谭旭光在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挂牌仪式上表示:“将抢抓‘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重大机遇,以开放合作的态度,汇聚国内外产学研创新资源,搭建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加快燃料电池全产业链技术突破!”

  2022年9月1日,以“绿色动力601330)氢能社会”为主题的潍柴氢燃料电池商用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举行。潍柴现场签下1100辆大订单,按下了氢燃料电池更大规模、更多场景商业化应用的“加速键”。

  2023年2月18日,潍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商业化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品。该产品净发电效率超过60%,热电联产效率达92.55%,创大功率SOFC系统热电联产效率全球最高纪录,为分布式能源和微电网提供绿色低碳解决方案。

  2023年4月25日,潍柴发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3404-8V大马力智能拖拉机,整车全电控操纵,综合作业效率提升30%,综合燃油消耗降低10%,技术配置全国最优。

  2022年6月15日,在“腾飞吧!山东高端装备制造”山东重工新科技成果展上,中国重汽.潍柴动力联合发布全国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

  习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的领军企业,潍柴动力牢记嘱托,秉承“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牢牢把握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趋势,一手抓传统能源动力升级,一手抓新能源动力科技突破,走出了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有力地推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潍柴动力以“绿色动力”为指引,聚焦产业链全过程控制,向社会提供技术领先、绿色环保的不竭动力,致力于改善和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另一方面,以“国际潍柴”为指引,坚持开放发展,整合链接全球资源,走独具潍柴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企业集团,引领行业发展,为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尽到应有的责任。

  也正因为坚持开放发展的理念,潍柴动力从国内走向国外,构建起了全球绝无仅有的同心辐射产业生态圈,实现了国际业务“补短板、调结构、强效能”的发展路径大演变,填补了我国在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高端液压、CVT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空白,奏响了全球动力产业链的最强音。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重创了欧美经济。这让战略目光敏锐的谭旭光看到了其中的重大机遇。他说,“国际经济金融的急剧震荡,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国际产业分工、企业并购重组和重新洗牌。潍柴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寻机重组并购企业,建立起集团新型的国际化业务结构。”

  自此,潍柴开启了加快海外拓疆、开放发展的步伐。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外产业布局过程中,谭旭光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要求。谭旭光表示,“要抓住全球金融危机难得机遇,在国际市场整合一切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一切有利于打造国际品牌形象的资源和一切有利于形成国际化市场网络的资源,变自力更生为借势发展。”

  潍柴瞄准的第一家并购企业,是具有百多年历史的船用发动机设计和制造企业——法国博杜安公司。据了解,博杜安以生产16升大马力发动机为主,专业从事发动机及驱动总成的设计、开发和销售。鼎盛时期,该公司曾是法国军方车辆和快艇的主要供货商。经济危机中,博杜安订单暴跌、连年亏损。

  潍柴抓住机会,于2009年1月23日以299万欧元竞拍获得博杜安公司的相关资产。通过此次并购,潍柴不仅获得了博杜安的产品、技术和百年品牌,而且填补了潍柴16升以上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的空白。

  并购仅是手段,以此提升潍柴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并购博杜安后,潍柴发挥产业协同发展优势,通过实施“40亿元大缸径高端发动机产业化”等项目,用时10年,完成了全系列全领域大缸径高速发动机的开发工作。

  现如今,潍柴依托全球研发平台,成功开发出了全新一代M系列大缸径高端高速发动机产品,由原来的单一产品单一配套船机领域,广泛扩展到适配数据工程中心、高端船舶、矿用卡车、陆用发电等细分领域,不仅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国产全面替代,而且凭借着产品良好的性能,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认可,大缸径产品销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果说并购法国博杜安是潍柴开始“试水”国际化的一次尝试,那战略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则是潍柴实施全球化战略和扩大新市场、新产品业务活动计划所迈出的重要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德国凯傲集团是欧洲工业叉车市场的领导者,是全球第二大工业叉车制造商,也是在中国占据领先地位的跨国供应商。其在全球拥有12家叉车厂,市场份额高达15%,销售服务网络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林德、斯迪尔、芬威克、宝骊、欧姆-斯迪尔和沃特六大知名品牌。其中,林德和斯迪尔两个品牌只服务全球高端市场,芬威克是法国最大的物料搬运产品供应品牌,欧姆-斯迪尔是意大利市场上的佼佼者,宝骊品牌主打经济型市场,沃特则是印度最顶尖的两家市场领导品牌之一。

  强大的产品实力和完善的产业布局并未给凯傲带来企业发展上的优势。2011年,凯傲集团正处于上市的紧要关头,但净资产为-4.87亿欧元和亏损9292万欧元的财务数据让其受阻于德国资本市场门前。

  如果要寻求上市,凯傲集团只有降低负债率这一条路可走。但对于如何降低负债率却成为摆在其面前的一大难题。对当时的凯傲集团来说,要降低负债率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请求控股股东注入资本金,要么只能通过出售部分资产来实现。但作为凯傲集团控股股东的高盛集团和KKR集团深受经济危机冲击,已无力追加投资,出售资产成为凯傲集团唯一的选择。

  就在这时,深耕工程机械行业多年的谭旭光看到了凯傲集团旗下液压及叉车业务的巨大前景,果断出手。经过一场场异常艰苦的谈判,2012年12月27日,潍柴动力以7.38亿欧元战略重组德国凯傲集团,并成功控股林德液压。

  一方面,凯傲集团在得到充足的资本金注入后,立即改善了其资产负债结构,其后通过潍柴的大力支持,凯傲集团当年实现盈利。半年后的2013年6月28日,凯傲集团成功在德国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另一方面,潍柴通过此次并购,成功将高端液压这个沉甸甸的筹码纳入其精心布局的液压产业链,成功打造了“潍柴发动机+林德液压”的液压动力总成,一举打破了我国高端液压件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并购林德液压,潍柴补齐了其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由此具备了打造液压控制系统和工程机械核心产业链的能力,为其巩固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打下了基础。

  2014年12月,林德液压(中国)有限公司落户山东潍坊,成为林德液压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南亚的研发、生产制造基地;2019年7月,投资20亿的潍柴林德液压产业园正式投产,实现了中国几代工程机械人的高端液压梦,开启了高端液压国产化的发展新阶段。

  并购凯傲集团的成功,让潍柴动力的国际化战略更加从容。自此之后,潍柴动力更是大步流星“走出去”,在开放合作中“长袖善舞”——

  2016年,潍柴推动凯傲集团收购美国德马泰克公司,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物流产业链;

  2017年,投资美国可替代燃料动力提供商PSI公司,打通潍柴发动机全面进入美国市场通道;

  2018年,投资全球领先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公司英国希锂斯动力、氢燃料电池公司加拿大巴拉德动力,与加拿大西港燃料系统公司达成HPDI天然气发动机战略合作,全面掌控商用车新能源三大核心技术美高梅官网正网。

  2020年,潍柴动力战略重组奥地利威迪斯公司,完成农业装备CVT(无级变速器)领域的布局,形成了“潍柴发动机+液压CVT”高端农业装备动力总成,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了中国制造CVT动力总成的零突破。

  2021年,潍柴动力收购雷沃重工。借助此次交易,潍柴打通了农机装备领域的下游市场,形成了完整的农业机械装备产业链。

  此外,潍柴动力还抓住动力装备新能源化转型的机遇,积极布局氢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先后战略投资瑞士飞速、德国欧德思等企业,完成了燃料电池领域双机板、电池电堆、空压机、电机、电控等全产业链布局,并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应用领域场景全覆盖。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进入新时代以来,习在考察企业时多次强调开放发展,对引导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发展,提高制造水平,扩大产品出口,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勉励企业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潍柴动力牢记嘱托,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发展的国际化战略,勇于在全球危机中捕捉发展新机遇,敢于在大航海中发掘产业新大陆000997),善于在开放合作中壮大战略新引擎。

  面对汹涌澎湃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潍柴坚持以全球视野把握发展大势,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让潍柴这艘“航母”迸发出无限大的动能,在全球市场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2024年5月4日晚,潍柴集团第二届五四青年音乐节在潍坊潍柴动力中央研究院广场火爆开幕。音乐节上,精彩纷呈的节目、色味俱全的美食让人流连忘返。这是潍柴新青年的“万人团建”,也是潍柴全体员工青春力量的完美呈现。

  潍柴青年音乐节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奋发有为、青春无限的潍柴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精诚团结、勠力同心的好团队,更让我们看到了潍柴这个关爱员工、宠爱员工的“情义大家庭”。

  众所周知,企业和员工就像远洋航行中的船舶和船员,只有双方齐心协力,才能扬帆远航。对企业来讲,不仅要为员工挡风遮雨,更要创造条件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让所有人通过努力实现梦想和个人价值,收获幸福。与此同时,企业还要让员工充分共享发展成果,使员工与企业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潍柴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特质,才吸引了一群“得力干将”,才有了连年蒸蒸日上的事业、屡拔头筹的科技创新和日益提升的国际影响力,才让潍柴这个走过78年春秋的老国企持续焕发着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

  “潍柴是全体员工的潍柴,发展成果要由全体员工共享,管理层将全力为员工办好事、办实事,让员工工作在潍柴,幸福在潍柴。”在2017年春节期间,谭旭光带领管理团队到一线生产车间看望职工时,讲出了潍柴以员工为本的价值理念。

  自此之后,“工作在潍柴、幸福在潍柴”成为潍柴矢志不移、坚持贯彻的价值理念之一;自此之后,关爱员工、重视员工权益、保障员工利益、改善员工生活、帮助员工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成为潍柴的一项基本职责;自此之后,潍柴不断完善奖励和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和职业晋升通道,坚决贯彻平等、非歧视的用工政策,铸就了一个多元共荣、人文关怀浓厚的干事创业大平台。

  “员工再小的梦想,也值得被尊重;再小的诉求,也必须记在心上。”正是秉持着这种理念,上市20年,潍柴与全体员工双向奔赴、互相成就,在共同创造全球行业瞩目成就的同时,员工年平均收入增长9.3倍,奏响了一曲企业与员工共享发展的幸福之歌。

  潍柴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激励大会,近三次大会,每次都拿出近亿元重奖科技功臣

  要保持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企业,需要资本市场助力,只有实现资本经营与产业经营双轮驱动,才能相得益彰。

  可以说,潍柴动力20年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和众多投资者的鼎力相助。而让投资者获得丰厚的股东价值回报则是潍柴共享企业发展红利的最佳体现。

  这种给力,体现在潍柴动力20年持续稳定的高质量增长上。上市20年,潍柴动力营业收入增长33倍,净利润增长16倍,持续稳定的业绩增长带来了潍柴动力市值的稳步攀升。今天的潍柴动力,总市值超过15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31倍,最高市值较上市之初增长超过40倍。市值的增长让投资者坐享股价增长红利。

  这种给力,还体现在潍柴动力稳健的分红能力上。上市20年,潍柴动力始终保持每年分红派息,积极回报股东。近年来,该公司更是保持每年两次的分红频率和较高的分红比例,坚持及时发展历程、高比例回报股东。截至2023年,潍柴动力累计分红超过280亿元,股息收益率最高达5.94%。

  潍柴动力凭借高质量发展与广大股东共享发展红利,在风雷激荡的全球资本市场成功做到予取予求,绘就了一幅上市公司与公众股东共享企业发展的和美画卷。

  作为中国商用动力的领军者,潍柴动力深知其产品是广大客户的“赚钱机器”。这就要求其产品在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方面要让用户放心。上市20年来,潍柴动力始终将“客户满意是我们的宗旨”作为核心价值观,以“一辈子做好一种产品”的执着信念,专注做强中国动力心,助力广大客户共同致富。

  当前,无论是穿梭于城市内用于短途运输的轻型货车,还是来往于城市间长途运输的重型卡车;无论是忙碌于大江大河的运输船舶,还是活跃在大海大洋的远洋渔船;无论是忙于工程建设的工程机械,还是忙于耕种收获的农用机械,潍柴都用澎湃可靠的动力,为其保驾护航。

  习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潍柴动力牢记嘱托,坚持统筹公司发展、业绩增长与回报股东、成就员工的动态平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带动国资价值回报、股东价值回报与员工价值回报,坚持以高可靠、高效率、高性价比的产品助力广大客户实现致富梦,以独有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潍柴特色的共享发展之路。

  面向未来,潍柴将牢记嘱托,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潍柴将始终牢记“心无旁骛攻主业”的嘱托,以奋进的姿态、昂扬的斗志、创新的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敞开胸怀、面向世界,再启新征程、续写新华章。

  已有78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3-12-31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6.82亿股,占流通A股33.84%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6.02元。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限售解禁:解禁3131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36%,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34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27%,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2348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0.27%,股份类型:股权激励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美高梅官网美高梅官网